前幾天看了《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的DVD,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有沒有上國內的院線,在「百視達」也被放在架上極不顯眼的位置。如果不是朋友推薦,我大概對這部片子完全沒有印象,也沒有租他回來看的打算吧。
首先,《人類之子》的題材我覺得很有意思,描寫二十年後的世界,人類面臨絕種的危機,全球的人類已經沒有生育能力,最年輕的人類只有十八歲(還被暴民打死了),移民潮及恐怖份子問題讓未來社會一片混亂。忽然之間出現了一個懷有八個月身孕的非裔年輕女子,她成為人類未來的希望,也成為某反政府組織為達成政治目的而要積極搶奪的目標。
整部電影所要探討的,不是人類無法生孕的問題,也不是移民問題與恐怖主義,反而把主軸放在追求「希望」。主角克里夫.歐文(Clive Owen)為了實踐對於死去的舊情人(茱莉安.摩爾飾)的承諾,要保護孕婦去找一艘研究船「明日號」,而誰也不知道是否真有這艘船,但「明日號」是主角與孕婦唯一的「希望」。
《人類之子》把社會的絕望、世界的混亂,透過場景、人物顯現出來。一個完全失去孩童歡笑的世界,當生命無法延續時,人類的生存是否還具意義?老實說,《人類之子》所透露出「沒有未來」的基調,會讓人看的有些許沈重。
沒有特效、沒有大場面,但這部電影卻能讓我們感動並值得省思。當片中的人們看見嬰兒時,都露出看到「希望」的表情,都想保護這個脆弱的「希望」,也許嬰兒對於他們並沒有實際上的助益,但「她」代表著「未來」、「奇蹟」、「希望」,讓他們有活下去的動力。
當最後孕婦為孩子命名時,我的眼眶泛紅了。人類的未來,原來這麼的脆弱,完成夢想時,原來要付出這麼多。
【相關導讀與連結】
《人類之子》絕望中的奇蹟 如此耀眼 如此脆弱
威尼斯戰報:《人類之子》預言陰冷 野心勃勃
《人類之子》好得無話可說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