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人員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了解「顧客」、「市場」及「行銷效果」,其目的無非是要增加銷售量、提升市占率。調查的方法有很多種:店內觀察、家庭觀察、隨機觀察、問卷調查或座談會調查等方式。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超過七萬名購物者的行銷研究,發現消費者在他們店中購物的行為有其一定慣性,如果門市經營者或是行銷人員能夠善用「消費者行為」,將可有效改善經營品質。
消費者在零售商品的慣性行為如下:
1. 進入店面時幾乎都必然往右邊或靠右邊走。
2. 女性比男性更不喜歡走太狹窄的走道。
3. 男性比女性在貨架間移動得更快速。
4. 消費者看到會反射的表面時會放慢速度,看到空白處則會加快速度。
5. 消費者大都不會注意離入口處二十公尺內的廣告牌或海報。
6. 在貨架上幾乎只注意到放在腰部以上高度的商品。
從上述消費者行為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一些重點:
A. 將獲利率較高的商品放置於靠入口右方的貨架上。
B. 店面的走道最佳的寬度為120cm~150cm。
C. 男性專用商品可置於門市的內側,增加男性注意其他類別商品的機會。
D. 貨架後方可放置鏡面,視覺上可讓人覺得店面較寬敞,也較容易注意商品。
E. 除在入口處放置宣傳廣告外,門市內的廣告牌不要放置太多,除了視覺上雜亂之外,消費者也不會注意到。
F. 將獲利率高或強力促銷商品放置於貨架上面的第一及第二層。
相關
2 Comments
還有….心機重的7-11把糖果/玩具..擺在大人腰部以下不明顯處,但小孩一進門卻視野良好,立即可搜尋到…大人不買也不行了(價格特特貴)高清愿真是噱翻了!!!
因為他是7-11所以可以賣的貴如果”心機不重”就賺不了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