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直沒有機會上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於是昨天百視達才剛上架,我就馬上租回家好好欣賞,看完之後深深的覺得這是一部「二小時長的公益宣導廣告」。《血鑽石》是以1990年代的獅子山共和國為背景,當時這個非洲國家正在進行激烈的內戰。
全片大概就是兩個主軸:
T.I.A與鑽石。什麼是T.I.A? 就是This is Africa. 非洲是什麼樣子呢?就是內戰不斷、難民無數及政局混亂。在所謂的革命與正義底下,事實上是資本主義世界操縱下的鑽石時尚風潮及國際珠寶市場交易,導致了非洲人隨時都可能翻臉的兵戎相見。
而眾家人馬所拼死搶奪的上百克拉粉鑽,就是他們離開這塊「被上帝遺棄的土地」的唯一希望。叛軍小隊長的一句對白更是挑明對於自己國家的憎恨:「是的,我是魔鬼,因為我一直生長在地獄之中。」他也需要那顆鑽石原礦來遠離這塊土地。
劇情描寫著黑白人種無所不用其極爭搶巨鑽的心態與行動,所以主角安吉(李奧那多飾)並不算是正派人物,是心狠手辣的掠奪者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生存者,吉蒙.翰蘇(Djimon Hounsou)飾演的索羅門雖然因為知道粉紅鑽的下落,才能保命救子,卻也不時要在槍口下喘息,他和安吉的合作,本質上是利益交換的叢林法則:「我給你鑽石,你救我兒子!」無關任何友愛、同情或諒解。
當你人身處於混亂不堪隨時性命不保的地方,才會發現人性原來是這麼邪惡的。政府軍與叛軍各有義正辭嚴、冠冕堂皇的理由對打,事實上是為了鑽石礦區開戰,因為有了礦區就能買軍火,而軍火及鑽石的真正得力者,就是那些資本主義國家,而非洲人民夾在三者之間,只能自己想辦法繼續活下去。
各位日後要購買鑽石飾品時,請注意5C。關心鑽石的Color(色澤)、Cut(切工)、Clarity(淨度)、Carat(克拉數)之外,要問問廠商鑽石是否Conflict Free,拒買來自戰爭地區、染了血的鑽石。
很多女人都將鑽石視為幸福與夢想的象徵,但請妳想想每顆鑽石背後也許有著令人心酸難過的故事,不要再盲目的消費了,請妳注意與關心鑽石的來源吧。
【相關導讀與連結】
1 Comment
雖然很慢才看到這篇但是還是想回應一下…我也有看這部電影喔當時是在統聯的車上看的…覺得“血鑽石“這片名取的真好人類為了鑽石不惜殺害他人的生命染了鮮血的讚石 也失去了原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