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河內的舊城區市街裡,除了老外多,沿路的各種小販也多,有賣河粉的、賣粽子的、賣包子的、賣米線的、賣海螺的或是越式法國麵包等各式小吃,也有專門賣給觀光客的,有些賣越共帽、越式斗笠,有的賣地圖和風景明信片。在舊城區的路邊你不只會看到賣吃的或用的攤販,有時你還能看到在路旁放著一張椅子和一面鏡子就開始做生意的理髮攤,或者把機車停在路口就能討生活,他們是等著背包客來喊價的計程機車。
河內雖然在改革開放後發展迅速,但歷史歲月所留下的痕跡並沒有被完全抺去,大街要道車水馬龍,綠樹成蔭,熱鬧非凡,殖民時期保存下來許多漂亮的法國建築,可是實際上大部份的河內人卻無福享受這些歷史風華的浪漫。在舊城區的大街小巷裡,還有許多為了生存、為了養家而要辛苦努力賺點小錢的人民,不過我覺得也是因為這些小市民進取努力的精神,帶來另一種生氣勃勃充滿生活況味的城市魅力。
到河內觀光除了去大教堂、還劍湖或昇龍戲院看水上木偶劇等觀光行程,我還蠻建議可以走進舊城區的街弄裡看看,也可以去東川市場感受一下越南傳統市場,那裡販賣的東西是針對當地人而不是觀光客,所以你可以看到各種有趣的商品與食物。如果你膽子夠大腸胃夠硬,或許可以跟著當地年輕人與歐美旅人一起坐在路邊的矮凳上聊天,暢飲廉價啤酒嗑瓜子。我發現大概越南人很愛嗑瓜子,我連去Cafe Lam喝咖啡時,他們也是配著瓜子邊聊天,滿地的瓜子殼,很不同的習慣,很新鮮的感覺。
河內舊城區之所以有趣,是因為早在11世紀就已經形成的市街,因此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風情,過去的街道是以三十六種行業別所組成,比方說有鐵器街、鞋街、布街及石材街等,所以這裡被稱為三十六古街,現在大部份街上的商家雖然都已經混雜,不過有些街道你還是能看得出販售同類型商品的商店聚集在一起。部份保存良好的歷史建築已經改裝成旅館、餐廳或咖啡店,或許多了商業味,但至少保留了過去的河內風情。
有時我會覺得比起坐在餐廳或咖啡店裡,河內人其實更喜愛坐在路邊。坐在路邊的矮凳上他們可以做很多消遣,可以喝啤酒、喝檸檬水、喝咖啡,可以下象棋、玩樸克牌,也可以吃東西、抽菸聊天,或許比起坐在店裡對望,他們覺得坐在路邊看著街景及來往的人車來得更有趣吧?
對我來說,河內的魅力不在於觀光景點,而是來自於市井小民的生活方式與混合著越式、中式和法式風情的街景,不同於已發展國家井然有序的城市生活,河內有著發展中的欣欣向榮也還具有落後時代的雜亂滄桑,曾經是殖民首都,走過政經封閉時期,現在邁向經濟改革,新舊時代在這裡踫撞衝突,產生出屬於越南河內獨有的風情。
就算是談情說愛,他們也能夠坐在路旁的小桌矮凳,你儂我儂,甜甜蜜蜜,沈醉在兩人世界裡,我覺得這是很可愛也很特別的約會方式。
經常會遇見扛著扁擔的越南婦女在路上行走,或者在沿街叫賣,有些不是賣東西的,竹籃裡的蔬果只是放個樣子,是用來給觀光客試扛拍照的,然後收費賺點錢。
河內有形形色色的有趣路邊攤,像左上圖中是修鬍子和鼻毛的攤子,躺在椅子上的客人正被師傅剪鼻毛。而右邊是在一個十字路口看見的理髮攤,無論如何,我覺得在路邊剪頭髮或修鼻毛實在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啊!
河內人非常會利用空間,在人行道的角落裡,扛一個扁擔把傢伙帶出門,再放兩張小椅子就可以開個河粉攤,做點小生意賺錢,如果你不太在意衛生條件,到河內可以試著去嚐嚐路邊小吃,其實非常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