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買了一套日本動畫《妄想代理人》,說是動畫,它訴求的對象並不是小孩子,而是我們這些出社會的大人們。
《妄想代理人》是由今敏擔任總導演與企劃的作品,並且與多位動畫工作者共同創作及製作完成。這部作品的風格非常「今敏」,也是他唯一的電視作品,看過他的電影作品《千年女優》及《盜夢偵探》就會明白他所關注的議題主要是圍繞在「人的心靈」,或許在今敏眼中,關心並探討人類內心的問題,提醒觀眾正視自己心靈的世界,這就是動畫工作者的使命吧?
我大約用了五天把整套13集看完,很久沒寫看劇的感想,先簡單敍述劇情大綱:
設計出人氣公仔「麻呂美」的知名設計師鷺月子在返家途中遭到襲擊,她對警方的供詞:「看不清長相,頭戴鴨嘴帽,穿一雙金色直排輪鞋,拿著彎掉的金色球棒,年紀好像只有小學五六年級。」
因為「麻呂美」的高知名度,鷺月子遇襲案受到媒體高度關注,在媒體報導中給隨機攻擊的怪客冠上了「球棒少年」這個名稱。因為媒體的關注,兩名負責偵辦的警探必須盡早破案,可是隨著球棒少年攻擊路人事件越來越多,牽扯進來的人越來越多,離奇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各種流言也越來越多,讓他們陷入偵查的困境,分不清虛實真假,究竟球棒少年是誰?他攻擊無辜路人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被攻擊的人事後似乎透露出解脫的神情?
或許因為有眾多創作者一起投入製作,《妄想代理人》透過不同畫風與剪輯手法的差異,在故事中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風貌,也藉由這些差異表現出人心的複雜與各種狀態。我並不是想寫劇評,而是這部動畫所描述的議題我認為值得拿出來討論,為什麼「球棒少年攻擊事件」會從單一的攻擊事件,慢慢擴散成為社會恐慌人人自危的路魔暴力事件?而生存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其實有著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追求數字與名次、尋求周遭的認同、沉迷網路世界、盲目追求流行、偶像崇拜及人格異常,甚至還出現了集體自殺,也許在現實周遭眼前那些看起來正常的人們其實心裡各自懷抱著不安、壓抑與恐慌。
在荒野裡很危險?在大海中很危險?可是你沒事並不會讓自己身處在那樣的環境中,真正危險的以及要小心注意的,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日常裡,看似平淡無味的日子,那才是我們最大的挑戰。比方說,人與人之間的應對進退與流言蜚語、工作與學業的競爭壓力或身邊的人直接傷害與攻擊。而在我們身邊真正可怕的是「人心」,人的慾望與貪念、人的惡意與不安、人的流言與漫罵,這些才是造成我們生活痛苦與危險的根源。
我們最需要做的,應該是想辦法豐富自己的內心、充實自己的生活,並找到自己心理狀態的舒適圈。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被人傷害和傷害別人的經驗。有些人會被以往經歷所束縛,不斷去回想起那些不堪,陷入痛苦的迴圈輪迴,但有些人會卻懂得放下,也懂得嘗試避開被傷害的機會,以及避免不小心或不得不傷害別人的地步。不要讓自己一直去回想那些不堪與痛苦,這樣等於是在不停地懲罰自己。要放下,真的很辛苦,但我們該試著把將那些事與願違轉換成生命中的養分經歷,你值得過得更好,只要你能放過自己。
人的惡意很可怕,但他們能夠給予的傷害都是有限的,而你自己給予自己的痛苦卻是無限的。
就像《妄想代理人》帶給我的啟發:我們可以短暫逃離,但無法永遠逃避下去,終究要去面對自己內心的不安、擔心、恐懼、混亂與矛盾,這樣才有機會將自己從這些負面心態裡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