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無奈的悲劇就會變成喜劇呈現了。
這是我看完「大佛普拉斯」最直接的感想。雖然故事是在描繪台灣底層社會,但我覺得它是藉由底層生活來暗諷台灣的種種社會問題。
《大佛普拉斯》以菜脯、肚財兩個處於中低收入階級的人為主角,一面用黑白影像描述他們的生活狀況,另一面用行車記錄器的彩色影像來窺探富權階級為所欲為的荒亂人生。
做資源回收維生的肚財辛苦一整天,撿了滿車的物資去回收場,只能賺取微薄的一百元,而回收場老闆卻能住好房、開好車。其實在不同的產業中都存在著中間商用不合理的收購價壓榨生產者或勞動者的問題,但是我們這個社會是否曾經想過要改善?還是根本也無力改變?
被現實壓榨、抬不起頭的肚財,只有來找擔任顧廠保全的菜脯閒聊時,在小小警衛室中透過指使、吐槽忠厚老實的菜脯才能得到平衡,找回原本的自己。肚財明明已經老大不小卻愛玩夾娃娃機,他說「因為很療癒啊」,我覺得或許是因為那是在現實生活中少數他有機會一手掌控的事物。而納豆飾演的店員任職的雜貨店,店的後頭實際上是在經營賭博電玩,這裡在諷刺台灣到處充斥著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與店面,外表奉公守法,裡面狗屁倒灶。社會上還有各種仿冒、造假的產品,包括那些披著文創外皮的各種賺錢行為,虛假的東西從來都不缺。
菜脯的老闆Kevin是富二代,在美國讀過書,經營「葛洛伯文創藝術」,說是文創藝術,其實就是一間佛像工廠,靠著政通人和賺了不少錢。或許現實也是如此吧?電影裡有錢有勢的人個個都是風流好色,私生活放蕩不羈 、舖張浪費,跟菜脯與肚財那種中低階級的生活完全是不同世界。但,有錢老闆也有他的煩惱,經常要與那些民代或政要等各方牛鬼蛇神周旋,盤算著各種關係運作及如何討好關鍵人物,生意也不是那麼好做。
看著中低收入階級與權貴階級生活狀態真實又荒謬的對比,前半段看得笑呵呵,然後在菜脯與肚財觀看到行車記錄器裡的突發事件之後,後半段急轉直下,變成用哭笑不得的複雜心情看完它。善良的人容易被糟糕的人糟蹋,守法的人鬥不過鑽漏洞的人。有權勢的人靠著權勢,有關係的人靠著關係,想盡辦法賺取我們的血汗錢、納稅錢。而沒權沒勢也沒關係的人,想要有個溫飽都是奢求。大佛最後到底有沒有給人救贖,留給觀眾們各自解讀,倒是圍繞著祂的各路人馬先從中得到了不同好處。
對我來說,導演黃信堯的旁白是一大亮點,同時也是非常可愛的設定,讓觀眾在觀看《大佛普拉斯》時得到一種情緒上的平衡。透過旁白說明,不管是自嘲也好,或是諷刺也好,讓我們能夠用喜劇的心情來看完一部實際上非常傷感的悲劇。
你或許會從電影中隱約看到我們生活周遭的故事,甚至有些人可能會將角色情節直接投射在自己身上,我並不會覺得意外,因為《大佛普拉斯》的劇情看似荒唐,不過那就是真實的台灣社會與活生生的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