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總是跟吃分不開,幾年前去法國與瑞士旅行,那趟是大叔首次踏上歐陸,去了不少城市,途經里昂、安錫、日內瓦與洛桑,眼前的一切很新鮮,景色很美妙,料理很美味,無論是火候恰到好處香嫩多汁的烤雞,還是香脆的法式麵包佐香氣濃郁的豬肝醬,或是在海港旁質與量令人驚嘆的淡菜,都是讓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美味料理。
曾經去歐洲旅行的朋友應該能理解,當地的主食是馬鈴薯,有各式各樣的馬鈴薯料理,它也會在不同的料理中以各種不同任務的角色出現,不得不佩服法國人有這麼多樣吃馬鈴薯的方法,但是再怎麼美味、再怎麼多樣化,每天都是馬鈴薯、馬鈴薯、馬鈴薯,對於我這個來自東亞的臺灣人來說,終究會感到受不了,到了第七天,我開始瘋狂想念米飯,於是在當地非常執著地尋找中華料理餐廳,不過事與願違,走了好幾條街還是找不到,最後只好將就去了一間泰國菜餐廳(也許寫成有賣泰國菜的酒吧應該比較正確點),那是在附近唯一能找到有賣米飯的店家了。
畢竟是風土民情不同,我對於那間泰國菜的味道感到不習慣,至於米飯在我心目中也是不及格,咬起來口感沒嚼勁,令人大失所望。人在異鄉,更能體會臺灣米的味道與品質確實是非常優秀出色。
大叔真的非常喜歡吃米飯,尤其是臺灣米與日本米,煮出來的飯粒粒分明,慢慢咀嚼可以品嘗到香甜中帶著Q彈的口感,甚至不需要配菜,直接吃更能嘗出米飯的特色。我很少接商業合作,當朋友詢問我是否可以協助推廣臺灣米標章認證,我毫無考慮就答應了,因為那是我平時就在吃的美味,也是值得推廣的優良農產品。
臺灣擁有質優、精緻的農畜產業。比方說,我最近才曉得,其實在地的臺灣黑豬與知名的鹿兒島黑豚系出同源,都是稀有的盤夏克豬血統,肉質足以媲美高檔的西班牙伊比利豬,只是多數民眾並不知道。而臺灣米擁有悠久的生產栽培經驗,無論品種與技術已經是世界一級的水準。
因為飲食習慣逐漸改變,還有東南亞進口的低價米影響,或許你並不清楚,臺灣人每年平均食用臺灣稻米的數量已經下降了六成左右,也就是說原本一個人一餐吃兩碗飯,現在吃不到一碗飯。這樣的數字,對於臺灣稻農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危機,明明擁有優秀的品種與技術,可以提供無論彈性、黏性與甜度都恰到好處的優質米,卻必須面臨到民眾對於在地臺灣米認同度不足的考驗。我們真的已經忘記要好好珍惜自己身邊擁有的美好。
我在書中寫過:「我們都要經過周遭的複雜之後,才能找回自己原本的簡單。」,也曾經寫過「生活中其實有許多許多美好,只是我們把日常擁有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而忘了細細體會那些美好。」
米飯就是一種簡單的美味,或許你跟大叔一樣,想要珍惜身邊擁有的美味,想要吃在地的優質臺灣米,在家吃當然可以去超市選購臺灣的包裝米回來煮,可是在外面用餐時卻未必清楚哪間餐廳是使用臺灣米,為了方便我們更容易辨識,農委會農糧署鼓勵國內使用臺灣米並符合優質米資格的業者申辦「臺灣米標章」,現在已有眾多知名的餐廳、商家與企業加入標章認證。
優質的臺灣米其實就在我們生活周遭,例如在你家、公司或學校旁的便利商店裡販售的飯糰。便利商店的飯糰經常是我早餐的選項,除了方便快速,味道也不差,現在販售的種類非常豐富,口味越來越多元,不定時還有季節限定的口味會出現在架上,最近我比較喜歡的是「鮑菇脆荀」飯糰。
如果你和我一樣,三不五時喜歡走一趟鐵道旅行,我相信「臺鐵便當」應該是很多人共同的用餐選擇。現在的臺鐵便當也有不同價格與口味,我個人偏愛的是圓型的招牌懷舊便當,據說是過去在臺鐵「對號特快」車上販售的經典便當款。爽口的雪菜、香甜的高麗菜、下飯的酸菜與滷蛋,再加上炸過再滷的排骨,這些食材合奏起令人懷念的古早風協奏曲,讓它幾乎與鐵道旅行劃上了等號。
我現在很少開車,所以已經很久沒去國道休息站,那天為了臺灣米標章特地去湖口國道休息站採訪,大叔才驚覺現在的國道休息站跟印象中完全不同了,無論是裝潢或是進駐商家,根本已經像是百貨公司的美食街,而且還有推出標榜全部使用臺灣在地食材的「國道便當」,配菜與臺鐵便當不同的地方在於炒蘿蔔乾與滷麵輪,兩道菜都處理得非常入味,我覺得喜歡重口味的朋友應該會非常喜歡,聽說已經是休息站的明星商品。
除了上述的便利商店、臺鐵與國道休息站,還有很多不惜成本願意提供在地、優質食材給消費者的商家,我希望大家可以多給予他們一些肯定與支持,請多多前往有「臺灣米標章」認證的商家消費,用行動來支持臺灣農業。
相關延伸閱讀:
農糧署輔導已取得臺灣米標章之業者清單:https://goo.gl/Kjk9uK
臺灣米標章管理作業規範:https://goo.gl/7uc4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