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三個姐妹和一個弟弟,她排行第二。
家裡會有這麼多兄弟姐妹,是因為爸爸一直想要有個男孩子,直到第五胎才終於如願以償。想當然,最小的弟弟一定是在寵愛中長大的。
爸爸是泥作師傅,媽媽跟著在工地裡做助手,畢竟要養五個孩子,家裡經濟條件並不算寬裕,在有限的預算下,給姐姐們的往往比較少,而弟弟通常會得到較好的照顧,例如妹妹會穿姐姐已經穿不下的衣服,或是用姐姐之前的書包和文具用品,而弟弟有自己的書包和文具,偶爾還有新衣服可穿。
有時爸媽工作的工地距離比較遠,或是需要加班趕工,回到家已經晚了,她和姐姐從國小高年級開始就負起照顧弟妹的任務,媽媽教導她們做幾道簡單的料理,她們下課回家就洗米備料,替家人準備晚餐,然後等弟妹玩完回家把大家的髒衣服丟進洗衣機洗。偶爾她也會羡慕其他小孩下課後還可以相約去玩,而自己卻得回家做家事,但如果自己不做,弟妹們就會餓肚子,自己的家人,自己不照顧,誰來照顧呢?
或許因為他們從小就互相照顧著,五個孩子的感情很好。但,弟弟上了國中後,開始有了變化,他跟幾個流氓學生混在一起,翹課到處鬼混,打架鬧事,勒索同事,媽媽為了弟弟常常跑學校,有時還得跑派出所,讓家人非常頭疼。
看到上國中之後的弟弟,她才知道原來人的轉變是如此快速又巨大的,幾年前還是跟在她後面吵著肚子餓的可愛孩子,轉眼間變成到處滋事的小流氓。因為從小就幫忙照顧弟妹,她能體會父母心裡的挫折與失望,自己努力工作,雖然無法給予小孩優渥的環境,至少可以衣食無缺的長大,結果卻扶養出一個人見人怕的小惡霸。
長她一歲的大姐國中畢業就離家,去外地半工半讀,在美髮店當學徒。她高職畢業後,透過媽媽的朋友引薦,在一間工程材料行擔任店員兼會計。在她工作剛滿一年沒多久,弟弟捲入械鬥事件,傷重去世。
出事後那幾天,媽媽一直抽著菸,爸爸一直喝著酒,兩個人都不說話,只有問他們事情時才會開口。父母難過到沒有處理事情的能力,妹妹那時還是高中生,還好姐姐趕回家幫忙,一起處理很多後續的事情。因為兄弟姐妹多,小時候有好吃的東西都要分著吃,自己的份變得好少,忍不住會羡慕沒有兄弟姐妹可以獨佔父母寵愛的孩子,現在家裡有了變故,她發現有這麼多姐妹真好,可以感受到有人能夠分擔自己的悲傷,有人能夠分擔自己的責任,帶給她很大的力量與安慰。
在出殯那天,媽媽因為承受巨大的悲痛,站都站不住,走也走不動,需要人攙扶著才能勉強撐完儀式。而爸爸臉上帶著沉重的悲傷,安靜得讓人心痛。
隔年,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她結婚了,對象是工程材料行老闆的兒子。弟弟出殯火化之後,她決定要早點結婚生子,如果她們姐妹無法停止爸媽的悲傷與痛苦,希望自己能夠生個男孩來代替弟弟,爸媽或許不會再繼續傷心。
她的兩個孩子都是女孩,在生完第二個孩子後,她覺得先生的心已經不在自己身上了,常常晩歸不在家,不過她告訴自己沒關係,只要能生一個男孩子就好了,其他都無所謂,她都可以忍受。
悲傷並不會遠去,它一直留在心裡,只是每個人與它共存的方式不同。有人看似正常生活,實則改變了人生。
1 Comment
為什麼看完會有生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