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人際關係看得很淡,與某個人能否成為朋友不會太在意,或是某個朋友不再來往也不會難過太久。並不是我冷血無情,只是年歲漸長,慢慢理解很多人事物強求不來,尤其是關乎到另一個人的事情,我們更是勉強不來,並不是一廂情願就能有好的結果,得要對方與你想法一致才能成事。
過去我難以理解,為何有人會因為一件事、甚至是一句話就跟好友從此不相往來,不是道歉認錯、把誤會解開就好嗎?只是為了一件小事、一句閒話就變得變得形同陌路,這樣的友誼未免太脆弱了。日後才慢慢明白,每個人深藏內心的傷痕、愧疚、不滿或自卑,我們並不清楚也猜測不到,大家都有自己非常在意的部分,都有不想別人侵入的領域,只是大小深淺不同而已。一個人選擇離開,傷心難免,我們只能尊重,不必強留。
下面我提供幾點建議給你參考,或許能夠讓你慢慢習慣看淡人際關係裡的複雜。
少花時間去應付不重要的人
出社會後,多認識朋友、擴充人脈是好事,讓自己透過社交了解更多不同領域的見聞與知識,可是當你認識的朋友、社交活動多了,你要開始懂得篩選,這並不是現實,而是你的心力有限,需要把有限的心力與時間用在自己有幫助的人與在乎你的人身上。
有些人選擇與你疏遠,你也不必太難過,他未必是討厭你,只是他的心力與時間只能留給其他對自己更有幫助與更在乎的人,而你別認為自己被捨棄,只是每個人的需求與頻率不同罷了,你也該找那些合得來、值得你花心力的人。
與其花時間去應付合不來、不重要的人,不如把時間留給能帶來快樂與自在的人。
每個人都有不容侵犯的聖域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都有不想被人踏入的領域,即使那個地方在你眼中看起來微不足道,在他心目中都是不容侵犯。
那不容侵犯的部分,可能是他的人生價值,也許是個人利益,或許是心理創傷,每個人的個性、背景與成長環境不同,彼此難免有思想、價值觀與認同的差異,我們無法真正對另一個人感同身受,你認為無關緊要的小事,在對方心中卻是非同小可的大事,一旦誤觸人家的禁區,他選擇不再往來,我們也只能選擇接受。
或許不再往來也是必然會發生的情形,因為你們彼此在思想、價值觀與認同上有差異,終究會出現兩個人產生誤會的時候。
選擇不幫,有時就是一種幫忙
偶爾會聽到人抱怨,朋友們習慣找他吐苦水、請他提供意見,或是請他幫忙,對於朋友的依賴,自己被看重、被需要感到很開心,也樂意提供意見與幫忙,可是時間久了,發現自己提供意見與協助在對方眼中變成了理所當然,如果拒絕,朋友會表現出難過、受傷的情緒,讓他感到愧疚,心裡承受著友情的壓力。
與其讓自己陷入友情勒索,不如明白劃出人我界線,該幫的事就幫,該他自己承擔的事就放手,這樣才是真正的幫助他,他假使不自我成長永遠只能求助於人,當有人不再幫他時,他會摔得更重。
選擇拒絕,劃出界線,也許會被對方討厭,可是能換來自己的平和自在,不再承受人情壓力的日子,我相信非常值得。
把別人放在心上,是你的溫柔。但,心裡放滿了別人,很容易會忘了裡面應該還有自己。記得,最值得你留心力的,絕對是你自己。
做個可以孤獨,也可以在群體中自處的人
我覺得可以習慣孤獨,甚至享受孤獨的人,他自然能夠在人際關係中怡然自得,因為他可以不在意落單,不會一直想要與每個人都保持緊密的聯繫,當然就不會為了這些事而煩心。有人願意接近、願意交心,值得開心慶幸,沒有人與自己合拍也無所謂,只要保持友善的距離即可。
最後再次提醒的,理想的交友關係無非就是簡單的、沒有負擔的,至於那些讓你疲憊、不自在的人就躲遠點,萬一斷了也是讓自己輕鬆而已。隨著時間會越來越久,能留下的人,必定是自己相處自在的也是重要的人。
說真的,兩個人的關係變了,未必是彼此之間有了什麼。或者,你被人討厭,並不是你做錯什麼。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有人說了什麼。
人心可畏,而願意相信你、值得信任的人非常可貴。
※想找我聊天諮詢,歡迎參考新企劃!阿飛大叔出租中→